前幾年,因為新冠疫情帶來巨大增量市場空間,ICL行業可謂風頭無兩。新冠檢測紅利消失后 ,隨之而來的營收與凈利潤雙雙齊跌,以及大額應收賬款問題,常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甚至被打上“爆雷”“被掏空 ”等駭人聳聞的標簽。大有這些ICL企業都“活不下去了”之感!
因為2024年業績預告“虧損”還分紅的金域醫學,近期就頻頻被坊間熱議 。一時間,“業績爆雷 ”“掏空式分紅”……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個資本市場的話題 ,為什么熱議在“坊間”而不是資本市場本身?今天,我們就嘗試回到資本的原點,來嘗試撥開“坊間迷霧 ” ,找到他的底層邏輯和真相,我們或許會發現金域醫學應該還是位股市優等生。
01
響應監管層號召分紅,分紅多是股市優等生
2月14日晚 ,ICL龍頭金域醫學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將共計派發現金紅利4.07億元 。正是這個分紅引來了外界諸多說法。事實上,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就曾出資超過2億元通過二級市場回購股票并予以注銷。回購資金視同現金分紅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紅金額超過6億元 。
上市公司分紅與否,取決于現金流和未分配利潤。2023年三季報以來的五個報告期 ,金域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20.4億元、24.5億元、21.05億元 、17.91億元以及19.35億元。在最核心的經營性現金流上,金域去年三季末的經營現金流余額仍然有3.119億元,比去年中報期末狂飆8倍 ,并且陸續傳出其現金回款持續向好 。可見現金十分充裕,具備良好的分紅基礎。
這一財務邏輯在IVD行業具有普遍性,如邁瑞醫療在凈利潤增速放緩時仍維持35%的分紅比例 ,體現出相關頭部企業對長期財務健康度的重視。
近幾年來,證監會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號召,盡力呵護資本市場和中小投資者 ,多次呼吁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饋投資者 。金域6億元分紅,既是對監管層呼吁的積極回應,也是從實際出發回饋投資者的實際舉措。梳理出來金域上市7年多來,累計融資2次合計6.26億元 ,而累計派現8次合計25.45億元,派現融資比高達406%,股息率高達4.61%。分紅多正意味著這是妥妥的股市優等生。
02
虧損只是財務數字下的“假象”
分紅多是優等生 ,那為何金域醫學分紅還要被質疑?只因1月24日,金域醫學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 。預計2024年年度凈利潤為-3.5億元到-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 ,將出現虧損。這是金域醫學自2012開始有業績數據報告以來的首度年度虧損。
無獨有偶,ICL“龍二”迪安診斷也預計2024年歸屬凈利潤虧損2.7億元至3.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 ,“體外診斷 ”概念板塊下,截至3月8日共有38家A股公司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其中23家出現虧損、7家業績下滑。
至于虧損的導火索 ,不少公司在預告中提到了,系“部分應收賬款回款周期延長”,導致產生信用減值損失。金域醫學擬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約6.5億元-7.2億元 。若將計提減值的影響剔除,?ICL企業的核心主營業務依然具備較大的盈利能力 ,虧損只是財務數字表象下的“假象”。
既然上市公司分紅與否,取決于現金流和未分配利潤,而非凈利潤 ,目前也沒有規定說虧損企業不能分紅,那么仍有較強盈利能力的金域醫學自然可以選擇分紅,通過回饋投資者以增強投資者信心。
至于這些應收賬款 ,大家也明白,無非就是新冠應收款以及公立醫院欠款 。首先是新冠應收賬款,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相關政府部門的欠款所致。第二是各地主要公立醫院欠款。疫情結束后的兩年多來 ,國家內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經濟增速放緩,種種客觀造成欠賬的歷史現象 。從財務邏輯層面看 ,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對長期未收回的賬款計提減值,這一規定在財務報表上直接體現為虧損。而ICL企業按會計規定計提,還將一些喪失使用功能的固定資產進行報廢處置,“一過性 ”?影響進行出清 ,及早放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卻不失為一種策略。
近期,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及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專門提及“要切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而社會普遍關切的民營經濟法立法進程正在提速 ,該法案高度關注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問題,直擊民營經濟發展痛點 。有法律專家稱,民營經濟法將著重對涉事主體拖欠賬款問題進行嚴肅問責 ,金域等相關企業的歷史欠賬問題正迎來越來越明朗的曙光。
03
依規減持不等于“掏空”,股票流動性至上
資深投資者都知曉,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行為并不能與簡單的套現甚至“掏空公司 ”劃上等號。A股早已進入強監管時代 ,股東按照現行法規減持,無可厚非 。再者說,股東減持有多種因素考慮 ,并不簡單表明“公司不行了”,有進有去才能形成正常的資本投資閉環。
其實,相比股東減持來說,最可怕的是市場流動性危機 ,多少人想起當年的“股市熔斷”,還是心有余悸。反觀金域,其股東人數從2023年2萬多戶 ,持續增長到去年三季度末的3.4萬戶,機構彼時持有流通股的比例仍高達47%,說明各路投資者對于金域仍然抱有相當的信心 。
金域于2017年上市 ,像有網文熱炒的博裕海明(上海)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天津君睿祺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北京君聯茂林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創開元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曾是金域醫學重要股東。這些在2012年前后說進入公司的早期機構投資者,陸續選擇減持,這完全遵循私募機構5-8年的常規退出周期。類似案例可見于藥明康德 ,該公司上市后紅杉資本等機構,在2023年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套現超百億元,但藥明康德仍通過三次總計32億元的回購注銷股份來穩定市場信心 ,其行業龍頭地位并無受到影響 。理性看待股東減持和資本退出,需結合資本運作規律和行業周期特性,而非簡單貼上負面標簽。
04
輕裝上陣,數智轉型 ,金域已next?level了
事實上,很多人是因為新冠核酸檢測才認識的第三方醫檢,但其實這個行業已經在中國存在了30年之久。沒了新冠行情的“干擾 ” ,這個行業還是會回歸到它本身的發展軌道,并繼續向前發展 。對于聰明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更為關注第三方醫檢行業與龍頭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撥開迷霧 ,我們會看到,金域在大幅計提減值之際,也實施季度分紅 ,明明白白的一次財務清算,其目標已經不言而喻,就是為下一步的大跨步發展奠定基礎 ,干凈輕裝,朝著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干。
應該說ICL的發展仍頗具前景,國內的滲透不足8%和發達國家的40-60%這兩組數據,可見其中空間。盡管國情不同 ,但分級診療、DRG/DIP等的醫保支付改革 、LDT試點、行業集中度提升,以及現在AI的強大賦能,均是促使ICL進一步發展增量的長期因素 。不僅如此 ,來自需求端層面,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發病率上升 、群眾健康意識提高等均是公認的市場增量因素。ICL行業前景十足。
而隨著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推動ICL行業變革的關鍵力量 。金域醫學也早在2020年就啟動了數字化轉型 ,近年頻頻出來新成果,包括發布首個醫檢行業大模型,域見醫言大模型以及配套的大模型智能體應用“小域醫” ,現在也已經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部署和接入。去年,金域也已經在廣州數據交易所完成了首筆醫檢數據產品的場內交易,率先跑通了醫學數據合規流通的可行路徑 ,等等。這家ICL龍頭早就已經next?level了 。
對ICL企業來說,現在最核心的寶藏應該就是多年積累的數據和AI,而金域醫學就沿著這條走,立足于大、廣、全 、優等數據優勢特征 ,基于復雜推理的專業下游任務、基于多智能體協同的智能體應用、基于DeepSeek優勢降本增效等領域,深度應用以DeepSeek系列為代表的推理大模型系列,相信也定能引領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就在不久前的2月底 ,國金證券以《國內ICL領航者,邊際向好否極泰來》為題,發布金域研究報告。研報核心觀點稱 ,第三方醫檢行業滲透率提升空間廣闊,金域作為行業龍頭有望持續領跑 。國金預計金域2024-2026年營業收入為76.72/79.87/82.39億元,假設24-?26年信用減值損失為7.2/5.3/1.2億元 ,預計歸母凈利潤為-3.52/1.47/5.14?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股市長期是稱重機。短期業績波動,并不能改變金域作為第三方醫檢龍頭企業的絕對地位 。實際上 ,今年以來截至3月8日,金域股價總體表現并不遜色,其區間漲幅39.93%,而同期的板塊漲幅為11.78% ,大盤漲跌幅則為-1.02%。這樣的資本市場表現,豈是一個“爆雷 ”和“掏空式”分紅企業所能取得的?
寫在文末
2024年,ICL巨頭們似乎有共同的意識:降本增效、輕裝上陣 ,創新產品 、賦能臨床,數智賦能、跨越新階……以這樣的姿態,以穿越越來明朗的醫療行業發展周期。生命科技發展、醫療行業轉型和第三方醫檢出清 ,也就在這一兩年,在新質生產力的帶動下,ICL行業必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
來源:小桔燈網
卓信寶配資-配資網上配資網站配資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
卓信寶配資-配資網上配資網站配資=本站提供專業的配資服務,涵蓋配資平臺app下載、網上在線炒股配資、股票市場配資等多種業務,助力投資者高效把握市場機會。我們與多家正規股票配資公司合作,提供安全、便捷、靈活的資金支持方案,滿足不同用戶的投資需求。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投資者,都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獲得專業指導與優質服務,輕松實現財富增值。立即下載APP,開啟您的投資之旅!
...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午市收盤,藍思科技、復旦微電、奧比中光三家股價分別上漲3.06%、0.15%和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2025-2028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
記者|趙陽戈2025年3月中旬,滬市科創板IPO受理首單花落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傲拓科技“)。公...
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5月13日晚間發布重要公告,以下為利好的消息匯總: 東亞機械:緊抓設備更新的機遇加大力度對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