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銀行理財規模環比下降超9000億元——這是銀行上半年考核之際,受理財回表等因素交織影響 ,理財市場正在發生的事情 。
據券商中國記者獨家匯總產品規模排名前14理財公司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14家銀行理財公司合計規模達22.96萬億元,較今年5月末下降約9500億元。從而導致今年以來14家理財公司整體的規模增量回落至約5300億元。另據普益標準 ,全市場口徑下的理財存量規模在6月末下降至31萬億元,較上月回落約0.3萬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14家理財公司6月份規模減少 ,主要是因為現金類產品流失較快:環比下降超5500億元,較年初下降約8000億元 。
展望后市,跨過年中時點后 ,7月份理財市場規模或將迎來快速回流。據華西證券預計,7月回升幅度或像此前一樣,維持在萬億級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 ,增量結構和基本面都有亮點:今年以來,現金類理財產品規模持續下滑,固收類產品仍是主要增量來源;同時 ,年內理財公司明顯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紛紛布局被動指數ETF資產 。就在近期,工銀理財 、中郵理財宣布已參與多家港股上市公司IPO基石投資,光大理財也在6月參與A股IPO上市公司的網下打新 ,并成功入圍有效報價。
萬億級理財公司增至14家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根據獨家數據測算,市場規模排名前14的銀行理財公司的產品總規模6月份單月減少約9500億元 ,單月降幅約4%,主要因銀行理財季末回表所致。
華西證券分析師劉郁研報觀點認為,今年理財資金季末回表壓力可能弱于季節性規律 。從兩方面可以印證這一判斷:一是季末理財在二級市場仍維持大額凈買入;二是本輪季末銀行融出維持年內相對高位 ,存單發行價持續向下,或反映季末因各項指標壓力可控,母行回表訴求可能不高。
以具體理財公司的規模變化來看 ,回落幅度較大的機構主要來自于四大行旗下的理財公司,其中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單月降幅均超千億元,建信理財單月降幅也接近千億元。此外 ,平安理財、招銀理財單月回落規模約800億元 。14家理財公司中,僅有中郵理財 、華夏理財6月仍維持凈增長。
雖然主要理財公司單月規模有所下降,但從今年上半年來看,銀行理財市場總體維持凈流入。據券商中國記者測算 ,上述14家公司上半年合計增長超5300億元,其中光大理財增幅超2000億元,中郵理財、信銀理財和華夏理財增幅均超1500億元 。
值得一提的是 ,得益于產品規模持續增長,時隔5個月,萬億規模理財公司陣營再添新成員:華夏理財在6月份突破1萬億元關口 ,萬億級理財公司擴容至14家。
展望后市,7月份理財市場規模或將迎來快速回流。據華西證券研報分析,7月理財規模通常呈現季節性擴張特征 ,且增幅往往高于前月回表幅度,歷史上7月增幅普遍維持在1.4萬億元至2.2萬億元之間。該機構預計,本次回升幅度或基本維持在1萬億元以上 。
現金類理財年內縮水近8000億元
從銀行理財細分品類上看 ,今年上半年現金管理類產品,或因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大額存單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響,該產品年內縮水明顯,其中6月份降幅較為顯著。據普益標準數據 ,今年6月現金管理類產品年化收益率僅為1.43%,低于純債類產品年化收益率約1.18個百分點。
券商中國記者據獨家數據測算,上述TOP 14的理財公司6月現金類產品規模環比下降超5500億元 ,而較年初的規模降幅合計約8000億元 。
拉長時間跨度來看,普益標準監測的現金管理類產品顯示,理財市場的現金類產品自2023年11月觸及約8.7萬億元的高點之后 ,便開始下滑,經過一年半的調整后,市場存量規模已降至6.9萬億元附近 ,“縮水”約1.8萬億元。
固收產品方面,今年6月由于股債“蹺蹺板 ”效應,權益資產表現相對更好 ,而純債資產收益率則維持小幅震蕩,因此相關固收產品的收益率發生波動。
據普益標準發布的6月數據,開放式固收理財平均兌付收益率達2.73%,環比上漲7BP ,超出其平均業績比較基準4BP;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平均兌付收益率為2.78%,環比下跌3BP,且落后平均業績基準16BP 。
普益標準分析認為 ,這一反差源于持倉結構與市場行情的適配性差異。開放式產品憑借靈活申贖機制,精準捕捉債市波段行情,通過增配中短端利率債及信用債并交易資本利得 ,在低票息環境中實現收益;而封閉式產品受制于持有到期策略,其重倉的1—3年期信用債漲幅微弱,此外6月恰逢理財估值整改“年中考” ,進一步限制了封閉式產品緩沖市場波動的操作空間。
指數投資熱度提升
與往年相比,理財公司增配權益資產有了更多實質性舉措和新途徑 。今年以來,無論是布局指數化投資 ,還是參與A股新上市公司網下打新,乃至港股IPO公司基石投資,理財公司身影頻現其中。
指數化投資方面,今年4月 ,包括中銀理財 、中郵理財、交銀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紛紛發聲表示,將通過直接投資或以間接方式持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通過布局指數策略 、指數增強策略等各類含權類理財產品 ,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近期又有一批掛鉤被動指數的銀行理財產品完成募集,與去年同期相比 ,今年上半年指數化投資的理財產品數量顯著增多 。
為了更好布局權益資產投資,年內多達24家理財公司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 ,寧銀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共24家理財公司調研A股上市公司達1473次,調研個股數量多達1249只(含不同機構調研同一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被調研個股屬于科創板 、創業板和北交所板塊的分別有320只、295只和22只 ,合計占比多達51%。其中,興銀理財、招銀理財 、寧銀理財和匯華理財頗為關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 。具體板塊來看,通信、工業自動化等科技領域,醫藥生物、醫療保健設備 ,以及國防軍工等細分行業的上市公司頗受理財公司青睞。
頻現IPO基石投資
越來越多理財公司通過參與新股網下打新 、港股IPO基石投資的方式布局權益資產。此舉也成為理財公司提升自身權益投資能力、豐富產品策略的重要手段 。
今年6月,光大理財參與深交所主板擬IPO企業信通電子的網下打新,以900萬股申報規模 ,成功入圍有效報價。這也是網下詢價名單中,首次出現銀行理財機構,標志著銀行理財公司正式以A類投資者身份參與網下打新。
港股IPO方面 ,今年5月,在寧德時代登陸港股市場之際,中郵理財成功獲配基石投資份額5000萬美元;隨后在6月份 ,空調和熱管理系統零部件制造商——三花智控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中郵理財獲配基石投資份額2000萬美元 。
工銀理財此前也披露,此次三花智控港股IPO ,工銀理財作為基石投資者獲配2000萬美元投資份額。不久后,工銀理財再度嘗鮮,參與國內椰子水賽道企業IFBH的IPO,成功獲得約400萬美元的“基石+錨定”投資份額 ,成為近年來首家參與新消費領域港股IPO基石投資的理財公司。
工銀理財表示,該公司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產品,采用港股IPO投資策略增厚收益 ,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國家重點產業領域港股IPO項目投資機會 。
而中郵理財表示,該公司在資產端,參與中國化學 、榮盛石化、東方盛虹等超150筆定增、港股IPO 、股票和未上市股權等權益投資 ,累計投資金額近500億元,同時積極參與港股IPO基石投資等,發揮中長期資金入市力量。
財經:股票總資產包括持倉盈虧嗎-債市反彈凈值“跳漲”!銀行理財產品震蕩分化,該怎么買?
配資:股票配資資訊平臺-中信銀行:4月12日起關閉現金自助設備非接功能
配資炒股平臺:專業股票配資價格-銀行股見頂回落 滬指收巨量上影線!現在還是牛市嗎?
股票配資公司平臺:配資開戶114-“國家隊”出手!資管機構自購 誠通金控認購3只ETF達6億元
股票:期貨 資金管理-金融監管總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得盲目以負債擴張驅動資產規模增長,適當提高中長期負債資金占比
熱點:股票配資平臺代理搜加杠網-富瀚微(300613.SZ):2024年年報凈利潤為2.58億元
卓信寶配資-配資網上配資網站配資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
卓信寶配資-配資網上配資網站配資=本站提供專業的配資服務,涵蓋配資平臺app下載、網上在線炒股配資、股票市場配資等多種業務,助力投資者高效把握市場機會。我們與多家正規股票配資公司合作,提供安全、便捷、靈活的資金支持方案,滿足不同用戶的投資需求。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投資者,都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獲得專業指導與優質服務,輕松實現財富增值。立即下載APP,開啟您的投資之旅!
...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午市收盤,藍思科技、復旦微電、奧比中光三家股價分別上漲3.06%、0.15%和0.29%,...
記者|趙陽戈2025年3月中旬,滬市科創板IPO受理首單花落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傲拓科技“)。公...
界面新聞編輯|江怡曼4月11日,江蘇證監局發布公告稱,因蘇州銀行基金托管業務存在問題,對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2025-2028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